??? 本報記者 李建芳 就讀于福州鼓樓區(qū)某私立中學的初一女生曉雪(化名),開學后的第一天,就發(fā)現(xiàn)班上有一個令她感到奇怪的現(xiàn)象:班上除了她之外,幾乎人人都換上了新書包! 回家后,曉雪把這件事和媽媽說了,媽媽問她:“那你想換一個新書包嗎?”曉雪皺了皺眉頭說:“我這個書包又沒有壞,干嗎要換?”她還覺得,她的同學換了新書包后,舊書包丟了不是很浪費嗎? 曉雪就是這樣一個“節(jié)約寶寶”。那么,“節(jié)約寶寶”到底是如何煉成的?我們來聽聽曉雪的故事。 案例 一次買書包的經(jīng)歷教會孩子怎么花錢 曉雪的媽媽林女士告訴記者,可能是發(fā)生在四年前的一次購物經(jīng)歷,讓曉雪對金錢有了更多的認識。 那時曉雪還在讀小學三年級,原來的書包太小了,沒法繼續(xù)使用,曉雪媽媽決定帶孩子去商場買一個新書包。在買書包前,曉雪對自己未來的新書包提出了一些需求,比如要大、要漂亮、要有放水壺的地方……逛了幾家店之后,曉雪看中了一個令她很滿意的書包,不僅外觀漂亮,而且所有條件都符合要求??墒沁@個書包要四五百塊錢,林女士覺得太貴了。 三年級的曉雪對貴與便宜還沒有什么概念,她只是覺得就想要這個書包。怎么辦?林女士對曉雪說:“我們再逛一家,如果沒有更漂亮的,就回來買這個書包?!睍匝┐饝?。果然,她們剛拐過這家店,就在另一家店看中一款曉雪同樣喜歡的書包,功能也全部滿足。這個書包只要200塊錢。 曉雪媽媽征求曉雪的意見:“我們買這個書包,多出來的兩三百塊錢,媽媽再給你買一件衣服,怎么樣?”曉雪一聽,覺得這個書包也是自己喜歡的,而且可以多一件衣服,太劃算了,于是同意了媽媽的方案。 回家路上,媽媽趁機教育曉雪,今天同樣是花了四五百塊錢,如果買第一個書包,那么這筆錢讓我們只擁有一個書包,可是買了第二個書包,還同時可以買下一件衣服,讓錢發(fā)揮了最大價值。 媽媽東西買貴了還會被孩子數(shù)落 從那以后,曉雪對自己的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很少有浪費現(xiàn)象,從來不會因為什么學習用品舊了、不流行了、不喜歡了,而提出買新的,買東西還喜歡“貨比三家”,了解“行情價”,盡量讓每一筆錢都花得物有所值。有一次,曉雪讓媽媽幫她買書皮,并且特地交代媽媽,她了解過行情,只能買一元錢一張的書皮,否則就被宰了。可是,媽媽因為偷懶沒有多逛幾家,買到的是1.2元一張的書皮,結(jié)果被曉雪數(shù)落了兩三天,說媽媽“太浪費”。 “雖然家里經(jīng)濟條件還可以,但孩子有這種節(jié)約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對物質(zhì)沒有很強烈的追求,讓我們很高興?!绷峙扛嬖V記者。 □專家說法 對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要堅持兩個原則 中華家庭教育研究院專家林高龍非常贊同曉雪媽媽的教育方法,他認為,看起來只是對孩子買書包這么一件小事,但實際上背后隱藏著對孩子的品質(zhì)教育,比如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不浪費,過一種環(huán)保生活,這些對孩子將來都是大有好處的。 “現(xiàn)在很多父母認為家里條件好了,滿足孩子一些額外的物質(zhì)需求也沒有什么,但要注意的是,孩子對物質(zhì)的需求會越來越高,一味地滿足,不利于孩子培養(yǎng)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绷指啐堈f。 對于孩子提出的物質(zhì)要求,父母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不合理的物質(zhì)需求不能滿足;二是對孩子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首先注重實用性,而不是裝飾和外在。第一個原則有助于孩子形成節(jié)約用錢的意識,第二個原則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消費觀,不盲目攀比。 那么,父母們平時可以用一些什么樣的行為,來幫助孩子形成科學的金錢觀和消費觀呢?林高龍建議說,對于初中的孩子,父母可以給孩子的學習用品開一筆預算,由孩子自己調(diào)配,一方面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學會合理花錢。對于更小一些的孩子,還不能自行支配錢的時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關注一些貧困人群的生活,讓孩子感受到還有很多和他一樣大的孩子,生活還這么窮,幫助他珍惜生活、珍惜金錢;父母也可以利用一些機會,讓孩子了解自己賺錢的辛苦,而要避免口頭說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