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av影视麻豆一区_中文字幕制服丝袜有码无码_久久人人97超碰超国产_无码先锋资源久久

全部

劉波濤 丁岐:“夫妻雙烈”照汗青

來源:周口晚報

作者:

2021-05-27

□記者 王錦春 王吉城 徐松

河南省鄲城縣烈士陵園內,在烈士紀念碑后面的墓葬群顯著位置,有三座最大的圓頂合葬墓,其中一座是劉波濤、丁岐夫妻烈士合葬墓。劉波濤,1915年生,臨汝縣(今汝州市)人。1938年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后受黨的委派回家鄉(xiāng)開展工作,擴大革命根據(jù)地。1945年,黨領導下的臨汝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劉波濤任副縣長。1947年,劉波濤奉命南下到豫東開辟新的解放區(qū),被任命為沈(丘)鹿(邑)淮(陽)中心縣委書記兼縣大隊政委。1947年3月,沈(丘)鹿(邑)淮(陽)中心縣委駐地被國民黨部隊襲擊,劉波濤在率隊突圍中壯烈犧牲。其妻丁岐(山西高平人,時任鄲城區(qū)委書記)突圍時受重傷,后藏于群眾家中,不久因叛徒出賣被捕,慘遭殺害。

為緬懷烈士豐功偉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鄲城縣委、縣政府將劉波濤、丁岐烈士遺骨移葬一處,墓前立碑,永志紀念。

歲月長河里,無數(shù)英烈前仆后繼,以鮮血澆灌理想,以生命捍衛(wèi)信仰。

鄲城,是一片紅色沃土,黨的優(yōu)秀兒女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留給后人的是取之不盡的紅色力量源泉。

桃花謝了又開,楊柳枯了再綠。如今,距離劉波濤、丁岐夫妻犧牲70多年了。在鄲城,劉波濤、丁岐夫妻在解放戰(zhàn)爭中壯烈殉國的故事深入人心、家喻戶曉,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2021年5月13日,周口報業(yè)傳媒集團《紅色記憶》采訪組和鄲城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來到鄲城縣采訪劉波濤多位親屬。在鄲城縣人民醫(yī)院、鄲城縣烈士陵園,大家共同推開紅色記憶之門,深情回望劉波濤、丁岐烈士英勇的革命篇章,汲取新時代奮進前行的紅色力量。

北上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出于對烈士紅色精神的敬畏及向往,在鄲城縣人民醫(yī)院會議室,記者一行和劉波濤烈士孫女劉永紅、劉永紅愛人、劉永紅母親一起觀看了汝州市錄制的有關劉波濤的專題片。專題片真實再現(xiàn)了劉波濤革命的一生以及劉波濤后人的懷念之情。似乎觸動到內心深處最柔軟處,劉永紅講到父親劉萬年、爺爺劉波濤時,再也無法控制感情,幾度哽咽,潸然淚下。

在深深的懷念中,劉永紅動情地說:“在家里,我是父親劉萬年4個子女中最疼愛的小女兒。小時候,父親經(jīng)常講起我爺爺劉波濤。爺爺犧牲時,我父親還小。我對爺爺?shù)挠∠?,也是回老家聽老輩人說的,有些是從資料里得來的……”令劉永紅感到自豪的是,爺爺是烈士,曾為黨的解放事業(yè)血染鄲城大地。因此,她對鄲城有著特殊感情,并在鄲城成家立業(yè),深深扎根這片熱土。

無論是鄲城黨史、周口黨史還是汝州當?shù)攸h史,都有明確記載,劉波濤是一位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他原名劉桂林,曾用名劉汝賓。1915年出生于臨汝縣蟒川鄉(xiāng)(現(xiàn)為汝州市蟒川鎮(zhèn))娘廟村。13歲時,他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河南省立臨汝初級中學。在校期間,劉波濤結識了中共地下黨員張有奇,受到革命進步思想的影響。

汝州黨史記載,劉波濤中學畢業(yè)后返回家鄉(xiāng),當了一年蟒川鄉(xiāng)聯(lián)保主任。他任職期間,一心一意想為鄉(xiāng)親們辦點好事,想方設法把欺壓民眾、橫行鄉(xiāng)里的聯(lián)保武裝隊長的兒子撤了職,為民眾撐了腰壯了膽。但是,他的正義行動卻觸犯了惡霸們的利益。他們捏造事實、羅織罪名,向縣里告黑狀。最終,劉波濤入獄,被關押20多天后才取保獲釋。從那時起,劉波濤親眼看到了國民黨政治腐敗、官場黑暗、地主惡霸當?shù)?、民不聊生,感到前途無望,便憤然出走,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

在劉永紅眼里,爺爺是一位正直善良的人,還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其實,劉波濤不但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更是有遠大理想的人。1938年夏,經(jīng)黨組織介紹,劉波濤等人離開家鄉(xiāng),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劉波濤一行先到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取得聯(lián)系后,由黨組織派人護送他們到達延安,后來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學習中,他積極探討、認真鉆研,因品學兼優(yōu)、樂觀向上、表現(xiàn)積極,不久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說起爺爺曾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劉永紅感覺那是十分光榮而神圣的一件事,是全家人的驕傲。

在周口和汝州的黨史中,都明確記載,在延安期間,劉波濤曾獲多個光榮稱號。這些光榮稱號,都是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

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的1938年春,“抗大”學生一邊學習一邊生產(chǎn),以克服經(jīng)濟上的困難。在兩個月的開荒生產(chǎn)中,劉波濤發(fā)揚共產(chǎn)黨員吃大苦、耐大勞的精神,揮鎬揚鍬,埋頭苦干,因成績突出,被授予“勞動英雄”稱號,還多次被評為“學習標兵”。

縱使山重水復,沒有任何困難能擋住劉波濤為黨的事業(yè)奮斗的飽滿熱情。1939年夏,“抗大”總校東征,奔赴晉察冀邊區(qū)。在當時被稱為3000里“小長征”的行軍途中,劉波濤擔任收容隊長和伙食委員。一路上,他幫戰(zhàn)士扛槍、背被包,主動照料病號、傷員。宿營時,他不顧疲勞,跋山涉水買蔬菜、食物,并和炊事人員一起燒火做飯、照顧傷病員。遇到戰(zhàn)斗時,他不顧個人安危,掩護同志。到達晉察冀根據(jù)地后,1939年底總結工作時,領導授予劉波濤“模范共產(chǎn)黨員”稱號。

即使歧路難行,無論走到哪里都不能改變劉波濤對黨的事業(yè)的無限忠誠。劉波濤從“抗大”畢業(yè)后,先后擔任保定第一專區(qū)抗敵聯(lián)合會副主任和晉察冀邊區(qū)臨時行政委員會農(nóng)民協(xié)會干事。這個地區(qū)日軍活動猖獗,抗日斗爭任務十分艱巨。為了戰(zhàn)勝敵人,劉波濤認真研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并巧妙運用到戰(zhàn)斗中去。他多次以少勝多、克敵制勝、屢立戰(zhàn)功,深受領導器重,曾被授予“戰(zhàn)斗英雄”稱號。

從劉波濤獲得的一系列榮譽來看,工作中他是多么優(yōu)秀。然而,于危險中四處奔波、終日忙碌的革命生涯是為了大家,劉波濤卻無暇顧及自己同樣需要關愛的小家。

談起往事,平時作風硬朗、性格倔強的劉永紅卻如此脆弱,她眼含熱淚說:“我知道那個年代條件實在艱苦。我經(jīng)常聽我爸說他小時候穿的都是爛鞋、草鞋,衣服補丁摞補丁,常常食不果腹。有病了,都是少人管、少人問,當然,也無錢醫(yī)治。我爸也渴望得到父愛,但他缺少的恰恰是父愛。如果那時候我爺能抽出哪怕一點點時間,關心一下自己的孩子,我爸不至于一生殘疾……”

劉波濤的兒子劉萬年殘疾這件事的確讓人傷感。那時候醫(yī)療條件差,加上劉波濤為革命事業(yè)常年奔波在外,劉萬年小時候患上了小兒麻痹癥,造成一生行走不便。

劉萬年小時候聽到別人的孩子喊爹喊娘,常常淚如雨下。即使這樣,劉萬年對父親劉波濤沒有任何埋怨,有的只是無限思念。

“從我記事起,每年清明節(jié),我爸總要自己親手做一個花圈,到烈士陵園給我爺掃墓。平時,我找不到爸爸時,就到陵園里我爺?shù)牧昴骨罢宜徽乙粋€準。他常常在我爺墓前一呆大半天。我爸說來這里是想陪我爺說一會兒話……”說到這里,劉永紅淚流滿面。

劉波濤不是不想家,不是不愛孩子。他所從事的黨的事業(yè),是為了更多孩子的美好生活,是為了更多人的幸福?。∈裁唇懈筛锩嵝〖覟榇蠹??劉波濤向世人做了最催人淚下、最有說服力的詮釋。

返鄉(xiāng)斗爭:家中誕生“臨汝抗日民主政府”

在和劉波濤家人的談話中,大家多次提到其故鄉(xiāng)娘廟村家中的老房子,這是劉波濤家人最大的“鄉(xiāng)愁”。老房子是劉波濤生活、工作過的地方,見證了共產(chǎn)黨領導下,臨汝人民奮力抗擊日軍的一段歷史。因為當年臨汝縣人民成立抗日民主政府時,黨組織宣布孔祥禎為縣長、劉波濤為副縣長,當時縣政府就暫設在劉波濤家里。這一事件,當?shù)攸h史和鄲城黨史有明確記載。

盡管現(xiàn)在老房子破舊不堪,甚至無法居住,但因曾是臨汝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所以有著光榮歷程、紅色基因。

這件事要從劉波濤受黨的委派、返回家鄉(xiāng)進行革命斗爭說起。1944年春,日軍重兵向中原挺進。國民黨幾十萬大軍節(jié)節(jié)敗退,華中大片國土淪陷,廣大人民群眾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為抗擊日軍、拯救中原人民,同時便于開展工作和配備地方政權干部,上級黨組織決定抽調一批河南籍干部隨軍南下。9月底,劉波濤跟隨王樹聲、皮定均部隊回到了臨汝家鄉(xiāng)。由于劉波濤是當?shù)厝?,情況較熟,首長決定讓他負責臨汝境內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積極籌建抗日政權。

黨史記載,1945年3月間,河南軍區(qū)司令員王樹聲帶領部隊進駐大峪抗日根據(jù)地。為擴大抗日地盤,河南軍區(qū)派劉波濤到蟒川、滕店一帶了解情況。劉波濤不辱使命,經(jīng)過化裝回到家鄉(xiāng)蟒川,白天隱蔽起來,夜晚訪貧問苦,宣傳黨的政策、發(fā)動群眾。劉波濤冒著危險,爬山越嶺,為王樹聲繪制出這一帶的山川地形、村莊分布和土匪武裝、鬼子據(jù)點等詳細軍事地圖。他還利用關系進行聯(lián)絡,到滕店地方武裝頭目家里,講明共產(chǎn)黨的政策,動員他們槍口對外、一致抗日,收到了良好成效。

1945年5月,劉波濤隨王樹聲帶領的部隊南下,打算在汝河南部建立新的抗日根據(jù)地。部隊挺進到蟒川一帶后,為安全起見,在娘廟村劉波濤家里宣布成立了臨汝縣抗日民主政府。劉波濤讓自己家作為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是冒很大危險的。但對他來說,因為有信仰才無懼敵人的屠刀;因為有信仰,才有以身許國的勇氣,干革命不能缺少承擔危險的膽量!

提起故鄉(xiāng)有著特殊意義的房子,劉永紅和家人都有著太多眷戀。劉永紅說:“故鄉(xiāng)的房子,是父親惟一記得住我爺?shù)囊粋€地方。當年我爺轉移陣地時,夜里專門回家看望了一眼多年未見的兒子,這也是他們父子倆一生中僅有的、最后一次見面。我爸晚年時,對故鄉(xiāng)的房子念念不忘。因為他最大的遺愿,就是回老家將房子修好,死后葬在故鄉(xiāng)……”

幾年前,劉萬年彌留之際,嘴里仍念叨著房子、房子。因為自身殘疾無能為力、子女工作生活在外地等多方面的原因,劉萬年耄耋之年去世,也未能如愿。劉萬年去世后,家人將他葬在故鄉(xiāng),算是實現(xiàn)了他替父親劉波濤葉落歸根的愿望……

故鄉(xiāng)的舊房子,是留住鄉(xiāng)愁的地方,是劉波濤烈士初心出發(fā)的地方。它承載著家里人太多的記憶,也是劉波濤家人永遠的牽掛。其實,劉波濤家人有個樸素的愿望,希望當?shù)卣馨压枢l(xiāng)的老房子建成一個小小的紀念館或者展覽館,作為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讓更多人見證汝州人民在黨領導下同日寇進行斗爭的艱苦歲月,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算是對烈士的一種慰藉。

羅樓戰(zhàn)斗:突遭襲擊 夫妻血灑鄲城大地

埋骨鄲城藏浩氣,夫妻英魂泣鬼神。劉波濤、丁岐烈士雖然都不是鄲城人,但為了黨的解放事業(yè),將熱血灑在鄲城大地,他們都是鄲城人的驕傲!

《中共周口黨史人物傳》記載,抗戰(zhàn)時期,劉波濤隨王樹聲、皮定均部隊挺進豫西,堅持游擊戰(zhàn)爭。他帶領一股武裝,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出沒于敵后,抗日軍、鋤漢奸,有力地打擊了日偽地方勢力,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一定貢獻??箲?zhàn)勝利后,國民黨背信棄義,對解放區(qū)發(fā)動全面進攻。劉波濤聯(lián)合豫西各界知名人士發(fā)出通電,提出強烈抗議,報界稱之為愛國代表。

革命生涯多奔波,一路盡坎坷。1946年,因工作需要,劉波濤調往河北,劉鄧大軍南下時,他又隨軍開辟新的解放區(qū)。1947年初,劉波濤被任命為沈(丘)鹿(邑)淮(陽)中心縣委書記。

解放戰(zhàn)爭時期,鄲城境內多為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民主政權活動地區(qū),沈鹿淮邊區(qū)地塊大部分是現(xiàn)在的鄲城縣境。新中國成立前并沒有鄲城縣,1952年8月國家才正式批準設立鄲城縣。由于當時該地區(qū)處于沈丘、鹿邑、淮陽三縣交界處,屬“三不管”地區(qū),形勢嚴峻復雜,國民黨土頑遍布城鄉(xiāng),可以說是“三里一團長,五里一司令,處處占山為王者”。敵人實力雄厚,人員、武器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更危險的是,他們對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革命政權恨之入骨,經(jīng)常組織大批武裝進行圍、捕、緝、剿,以圖消滅共產(chǎn)黨政權。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開辟新區(qū),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劉波濤帶領工作人員深入群眾,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發(fā)動和組織工作。在群眾掩護下,工作進展很快。到當年3月時,在劉波濤領導下,先后建立了鄲城、巴集等區(qū)民主政權,發(fā)展革命武裝70多人(槍),組建了沈鹿淮縣大隊。有了革命的武裝,群眾有了主心骨。

劉波濤率領革命武裝對敵人的搜捕行動和地方反動勢力進行了有力反擊,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群眾暗地里都拍手稱快。劉波濤就任縣委書記時間并不長,但他對這里的老人尊如父母,對小孩愛如子女,與群眾親如手足,情同魚水。

革命武裝激怒了敵人,他們開始瘋狂反撲。黨史資料記載,1947年3月4日,地主武裝配合國民黨鹿邑縣自衛(wèi)團300余人,突然包圍了沈鹿淮中心縣委駐地羅樓村,進行瘋狂攻擊。劉波濤帶領全體武裝對敵人進行堅決阻擊,并迅速組織突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經(jīng)過激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無援,除極少數(shù)人突圍外,劉波濤等人壯烈犧牲。這次戰(zhàn)斗中,劉波濤愛人丁岐成功殺出重圍,但身受重傷,于次日被群眾救護。

黨組織把丁岐隱藏到鄲城趙老家村趙廣富(外科醫(yī)生)家療傷。療傷期間,城郊鄉(xiāng)楊集馬莊村的地下黨員馬守安等人輪流負責丁岐的治療。不久,由于叛徒告密,丁岐被捕后遭殺害,年僅28歲。馬守安也遭敵人多次搜捕。

據(jù)知情人之一、馬守安烈士的二女兒、現(xiàn)年85歲的馬秀芝敘述,為抓捕馬守安,反動勢力使用了卑鄙的手段,他們先是逮捕了馬守安時年22歲、尚未結婚的弟弟馬守德,并進行毆打,甚至用村民的性命要挾。為保證弟弟及群眾生命安全,最終,馬守安挺身而出被捕。敵人把馬守安綁在一棵大桑樹上一陣毒打,在場群眾及學生200多人全部跪地求情。在馬守安斥責敵人時,敵人惱羞成怒,朝馬守安迎頭一槍。隨即,馬守安倒在血泊中。馬守安的學生和親友含淚將他安葬在了村旁。馬守安,是新中國成立后鄲城第一批革命烈士。

英雄的鮮血沒有白流,新中國成立后,敵人被鎮(zhèn)壓。在黨和政府關懷下,在劉波濤多位戰(zhàn)友幫助下,1964年,劉波濤的兒子劉萬年被從老家接到鄲城,后來又安置到鄲城縣人民醫(yī)院工作,使他生活上有了保障……

5月13日,為表達對烈士的敬仰之情,記者一行與劉波濤的后人來到鄲城縣烈士陵園向劉波濤、丁岐烈士敬獻了鮮花。陵園內,座座烈士墳塋間芳草萋萋,金燦燦的花兒熱情開放,點綴其間,陪伴英烈的還有一些飛來飛去的鳥兒、蝶兒,園內溫馨而靜謐。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在這里,毛澤東同志題詞是對烈士的最高褒獎。抬望眼,郁郁蔥蔥的蒼松翠柏間,烈士紀念碑直插云霄。

如今,烈士陵園是鄲城縣精神文明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窗口、周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里每個角落都無聲訴說著黨的百年征程的崢嶸歲月,激勵著后人自強不息、奮斗不止。陵園內安葬的烈士中,絕大多數(shù)是無名烈士,他們?yōu)榱斯餐氖聵I(yè),用生命鑄就不屈的靈魂、骨氣和精神。正像毛主席題詞那樣,“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今日之鄲城,一派欣欣向榮、生機勃勃。劉波濤烈士后代繼承了前輩光榮傳統(tǒng),在前輩曾經(jīng)血染的鄲城大地,兢兢業(yè)業(yè)、吃苦耐勞、燃燒青春,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了鄲城的醫(yī)療事業(yè)。

時光荏苒,初心不變。站在劉波濤、丁岐的墓前,劉永紅深情地說,雖是普通人,但身上流淌著烈士的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們趕上了如詩如歌的美好時代,希望能像先輩那樣盡心盡力報效國家。能為這個美好時代盡一份力,感到無上光榮、無限欣慰?、?

【采訪札記】 革命伉儷歸一處,碧血丹心照后人。肅立鄲城縣烈士陵園高大雄偉的烈士紀念碑前,凝望著一座座墳塋,深深懂得了什么叫英勇不屈、赴湯蹈火,什么叫舍生取義、精忠報國。

當看到烈士后代向劉波濤、丁岐烈士墓敬獻鮮花時三鞠躬的身影,更懂得了為什么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什么要不負韶華、砥礪前行。

生生不息,擔當不止。②9

[責任編輯:趙文琪]

中華龍都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周口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