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猛
河北滄州的秸稈收購商董師傅今年三夏組織20多名工人開著9輛大型打捆機(jī),第一次到西華縣東王營鄉(xiāng)收購秸稈。6月19日下午,他們正忙著將收購的200噸秸稈打捆裝車,然后運(yùn)往山東一家造車廠賣掉。
今年春節(jié)過后,董師傅來到西華考察,看到當(dāng)?shù)厥切←溨鳟a(chǎn)區(qū),秸稈資源豐富,便決定來這里收秸稈。今年6月1日,他帶領(lǐng)人車趕到東王營,開始在收割后的麥田里為秸稈打捆。由于幾臺打捆機(jī)先后出現(xiàn)故障,一定程度上耽誤了黃金收購時段,麥?zhǔn)战Y(jié)束后,他們收購了2000畝地約200噸的秸稈。
“收購量少,成本高?!倍瓗煾邓懔艘还P賬:打捆免費(fèi),每捆還要付給農(nóng)民5角錢;在當(dāng)?shù)刈庥?5畝麥茬地存放麥秸捆,加上長途運(yùn)費(fèi),這200噸秸稈成本約3萬元。
董師傅告訴記者,正常情況下,9臺打捆機(jī)可吃掉5000畝麥田留下的秸稈。如果達(dá)到這個收購量,還是有利可圖的。
今年麥?zhǔn)?,董師傅收秸稈沒賺到錢,但他表示明年還會來這里收購。臨走時,董師傅有個建議想通過媒體呼吁一下。他說,把秸稈打捆收購,是秸稈綜合利用的一個重要的途徑。但是由于成本高,利潤小,收購商都不太積極。他建議政府出臺政策,補(bǔ)貼收購商,鼓勵他們積極收購,這樣既能有效減少秸稈焚燒,增加農(nóng)民收入,又提高了秸稈綜合利用率。